神舟十三号择机返回 太空这半年三人这样过
日期:04-16 来源:未知神舟十三号择机返回 驻留太空183天航天员除了做实验、授课 还会针灸理疗、每天“撸铁”
太空这半年 三人这样过
今日0时44分,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,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,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。后续,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,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即将踏上回家之旅。
2021年10月16日,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,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。在中国载人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飞行中,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赶上了第一次在太空跨年、第一次在空间站过春节、第一次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和第一次在太空开画展等多个“第一次”。
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,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、2次“天宫课堂”太空授课活动,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。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,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,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,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出舱
2021年11月7日,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“飞天”舱外航天服第一次出舱,经过约6.5小时的出舱活动,顺利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、舱外典型动作测试、舱外互助救援验证等作业。时隔13年后,翟志刚再次实现太空行走,他的一句“我已出舱,感觉良好”让人心潮澎湃。此次是空间站阶段第三次航天员出舱活动,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,也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出舱活动。
在第一次出舱后的一个月后,神舟十三号乘组于12月26日执行了他们在轨期间的第二次出舱任务,完成了全景相机C抬升、舱外作业点脚限位器安装及相关工效验证等任务。这一次出舱的是翟志刚和叶光富,以老带新的方式提升了我国具备出舱经验的航天员数量,王亚平则负责在舱内配合支持。
据了解,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。后续,中国航天员将开展次数更多、更为复杂的出舱活动,为空间站顺利完成建造及稳定运营提供有力支持。
“天宫课堂”两次上新
时隔8年之后,“天宫课堂”又有上新。2021年12月9日,“天宫课堂”第一课正式开讲,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。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,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,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、人体运动、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,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。
在四季如春的空间站里做发热的“冰雪”实验;看冰墩墩在两名宇航员间匀速前进;解答同学们对于航天员作息时间、太空中如何护肤等小问号……2022年3月23日,“天宫课堂”第二课开讲,三位“太空教师”分别演示了太空“冰雪”实验、液桥演示实验、水油分离实验、太空抛物实验,介绍了空间科学设施,展示了空间站里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。据介绍,后续“天宫课堂”还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。
完成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
科学实验也是此次“出差”的重点任务。在神舟十二号的基础上,神舟十三号乘组完成了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,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有了巨大成果。
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期间,首次建立了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,利用这样的体系和培养模型,科研工作者完成了几项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实验。例如,首次观测到太空中的心肌细胞“钙信号闪烁”、心肌细胞美丽的收缩过程,这一技术对大众健康、人类的再生与衰老,包括人类的长寿和心脏病的发生,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模型;首次完成了皮肤干细胞失重悬浮培养实验等,这一研究则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生命、突破自身。
策划:王俊
文字整理:占豪剑、林燕
综合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、中国青年报等
图:视觉中国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、央视新闻等
2021年10月16日
出发
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
11月7日出舱
首次出舱
扛饿8小时“加餐包”
出舱前要准备什么?
1.出舱工具拆包。航天员们首先进行了出舱工具拆包,将包裹打开,里面是大量金属工具、把手以及电动螺丝刀等。2.锻炼身体。航天员在太空需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,以保持肌肉力量。3.身体检查。4.试穿舱外航天服。航天服需要在另一人的帮助下才能穿上,其手部拥有灰色的防滑垫,掌心处还有一个小镜子。5.熟悉舱外机械臂操作。
五步完活,准备出舱!
出舱前,航天员还要吃“加餐包”,包括鲜花包、压缩饼干、浓缩橙汁等6种食品,能提供充足能量,扛饿8小时,还不会引起排便产气等不适。
新一代“飞天战袍”
2021年11月7日晚,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身穿新一代“飞天”舱外服行走太空。新一代“飞天”舱外航天服价值8位数,相当于“小型宇宙飞船”。
王亚平的舱外航天服是一套全新减重版,重量比之前的轻了近25%,同时进行了适体性优化,更适合体型瘦小的航天员。此外,新一代舱外服还对手套进行了分型设计,王亚平在本次出舱活动中使用的舱外服手套就是为女航天员定制的XS号。
12月9日 26日二次出舱
天宫课堂第一课
2021年12月9日
太空“洗剪吹”
“天宫课堂”开讲前,除了正常“备课”,“太空托尼”翟志刚、叶光富还特别为王亚平安排了一次太空“洗剪吹”。
解开皮筋,在太空的微重力下,王亚平的头发一缕一缕地竖了起来,她挠抓几下后,将头发整理好,戴上“太空干发帽”,揉揉搓搓自助“洗发”。随后,叶光富上线,拿出剪刀和梳子开始“造型”。
由于太空中没有重力,剪下来的头发会四处飘散,“小助手”翟志刚赶紧手持头发残渣收集器“上岗”,各种角度收集头发残渣。理发后,王亚平拿出镜子看了新发型后,开心得拍起在轨生活照。
网友热评,这就是美发界的最高技能:太空“洗剪吹”,神奇的漂浮式作业,可以飞檐走壁。
2022年跨年
1月1日元旦计划
迎接2022年,航天员们也有元旦计划。得益于天地通话技术发展,在太空常驻并不意味着“与世隔绝”,“天地互动”成为航天员生活的常态。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参加了元旦“京港澳天宫对话”活动,举办了中国人首次天宫画展。看,指令长正细细地品味每一幅画。“天宫”的元旦,不一样的景色,一样的美好。
来自太空的新年礼物
2022年第一天,正在“太空出差”的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、香港和澳门的超过500名青年学生,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“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”活动。
“非常激动和各位航天专家、航天员一起度过元旦”“这是新年第一天祖国给香港的一份大礼,我们倍感振奋”……活动上,三位航天员鼓励全国青少年“敢于有梦,勇于追梦”。航天员所展现出来的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载人航天精神深深打动三地青年学生。
航天和天文科普是培养青少年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。近年来中国航天的不断进展,特别是太空授课、天地对话活动的开展,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仰望星空,关注更加广阔的宇宙。
2月1日天上的中国年
年夜饭饺子不能少
秀书法、装扮“太空之家”、吃饺子……中国人“太空之家”的第一个春节既有氛围感,也有仪式感。
三名航天员提前贴“福”字、写春联、挂灯笼,将“天宫”装扮得年味满满。天和核心舱内,正中间挂着“国泰民安”的横幅,两侧是新春挂饰和印有金色“福”字的红气球。会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翟志刚展开小桌板,在太空写起春联,提前送上“虎跃龙腾除旧岁”的新年祝福。
太空过年自然少不了“重头戏”年夜饭。春节期间航天员能吃到猪肉白菜馅、鲅鱼馅、黄花菜馅的饺子。
3月23日授课
天宫课堂第二课
“天宫课堂”第二课:2022年3月23日。
北京冬奥会吉祥物“冰墩墩”压轴登场,迎来太空之旅的“高光时刻”。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“冰墩墩”摆件,“墩墩”姿态格外轻盈,接连几个“空翻”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,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。
4月返航
回家倒计时
神舟十三号返航。
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技术
太空“出差”即将结束,3名航天员仍然“闲不住”。整理房间、收拾行李,锻炼身体,“关灯锁门”……他们为返回地球做好万全准备。
回家之前,他们则需要“物归原位”,健身器材、实验用品等都需要重新打包好,放回指定的位置。另外,他们还要盘点归类剩余的物资,以便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之后“无缝衔接”在轨生活。
整理完“行李”后,航天员还要“大扫除”,全面清洁和维护舱内环境,并“随手带走”垃圾,控制空间站组合体内微生物滋长。
“出差”半年,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开展了多项实验,这些实验数据、记录等都要从空间站核心舱“搬运”到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,早日带回地面。
既要“照顾”好空间站,也要“照顾”好自己。航天员在返回前有针对性地强化锻炼,每个动作都有科学的设计方案,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锻炼处方”。
神舟十三号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技术,着陆于东风着陆场。以前返回需要约1天时间,这次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的时间将大幅缩短,大大提高航天员的舒适度。
太空“居家日常”
饭后一起收拾“厨余垃圾”,叶光富饮料洒出后用纸巾“擦空气”,翟志刚抽空打太极,王亚平和翟志刚化身“托尼老师”为叶光富理发,翟志刚头戴“免冲水神器”揉搓洗头,王亚平展示太空“免漱口”式刷牙……航天员太空“居家日常”有趣而温馨。
元气——天地同步作息
航天员们起床后在太空如何洗头、刷牙、洗脸?航天员的早晨是不是和你的早晨一样元气满满呢?进入太空的这段时间里,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保持天地同步作息,每天晚上10点左右熄灯休息,中午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。
神十三乘组的一天,第一个起床的会是谁?在《天宫TV》记录下的航天员日常中,是指令长翟志刚。翟志刚离开休息舱后,直奔隔壁“更衣室”,熟练地换上航天服和鞋子等,服饰采用一体化设计,穿脱很方便。戴上可以洗头的浴帽,揉揉搓搓就能把头发“洗”干净。
接着,王亚平和叶光富先后起床,王亚平第一件事便是扎起头发,至此神十三乘组早起集合完毕,洗漱后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。
丰盛——“太空菜单”又更新
航天员吃的食物多达120多种,包括八珍鸡、麻辣鸭、香辣羊肉、萝卜火腿炒面、曲奇饼干、奶酪、麻辣猪肉、香卤鸡胗、五香牛肉干、八宝粥、苹果、冰激凌、饮料等,满足航天员的“中国胃”。这些食物基本上都是用包装袋装起来的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,我们的航天食品如今不仅品类齐全、营养丰富且极具中国饮食特色,连调味品都口味齐全。
精细——喝水前测微生物
六个月在轨生活,饮水安全如何保证?原来航天员每个月都要对用水采样,进行微生物检测,看看太空中喝的水是否干净。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验水的视频中,为避免污染水样,王亚平、叶光富专门戴上口罩、手套,两人先后过滤水样和培养基,把微生物、营养物质留在过滤膜上,接着观察采集到的微生物样本,来检验太空中喝的水是否干净。这就是航天员的饮水标准,简单朴素。
活力——每天“撸铁”2小时
为应对航天员身体产生的变化,航天员必须加强锻炼,每天用多种器械锻炼2小时,包括上下肢锻炼。体育锻炼是对抗措施的核心部分,其目的在于保持航天员的健康和有氧工作能力,防止肌肉萎缩,保持运动协调功能等。 但是,即使不断地进行运动锻炼,在微重力环境中,人承重骨的矿物质丢失每月也会超过1%。为此,目前还采用了其他应对措施。
一是穿企鹅服,这是一种压力服,穿上它人的任何活动都很费力;二是使用下体负压装置;三是服用特殊药物,补充水盐,加强营养和维生素的补充;四是对肌肉进行电刺激,专门给航天员准备了“太空按摩仪”,用于对航天员进行电脉冲刺激,协助航天员进行肌肉疲劳恢复和肌肉力量训练,防止长期飞行试验造成肌肉萎缩;五是进行飞行前的适应性训练等。
养生——太空针灸安排上
每一到两个月,航天员们就会进行一次眼部检查,出舱前,耳部检查则是必需项目。这就要用到神奇的五官镜。除五官之外,五官镜还可以检查皮肤等部位,具有拍照下传的功能,辅助地面专家进行诊断。
为监测健康状况,航天员乘组会定期进行体检。检查柜里有十几件医疗设备,航天员乘组进行定期体检,包括超声检查和全血细胞计数等。对于航天员来说,采血、互做心脏超声、腹部超声及超声功能影像评估等常规的检查已经是驾轻就熟。
除了定期检查,地面的科研人员也为航天员们准备了放松理疗——太空针灸。这是一款便携式穴位刺激装置,针对不同部位还有专门设计,如供女性左膝使用,充电后航天员们就可以随时使用该装置进行理疗。
中国载人航天任务
神舟五号
发射时间:2003年10月15日
杨利伟
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,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,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。
神舟六号
发射时间:2005年10月12日
费俊龙 聂海胜
实现两人多天飞行,标志着我国多项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世界顶先水平。
神舟七号
发射时间:2008年9月25日
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
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,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,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。
神舟九号
发射时间:2012年6月16日
景海鹏 刘旺 刘洋
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重大成果,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的发展、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神舟十号
发射时间:2013年6月11日
聂海胜 张晓光 王亚平
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,为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,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神舟十一号
发射时间:2016年10月17日
景海鹏 陈冬
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,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程,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神舟十二号
发射时间:2021年6月17日
聂海胜 刘伯明 汤洪波
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7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,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。
神舟十三号
发射时间:2021年10月16日
翟志刚 王亚平 叶光富
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,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。
今年我国开启航天 “超级模式”
今年我国计划实施6次发射任务,包括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两次货运飞船、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次载人飞船、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等。
而神舟十四号、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也将于今年年底前“会师”太空,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。
届时,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,问天、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,常年有人照料的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。
未来,中国空间站也将支持在轨开展1000余项研究项目,涉及空间生命和生物科学、材料科学、基础物理等重要领域,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,向全世界科学家征集科研项目。
上一篇:软件擅用自然人形象设AI角色被判侵权
下一篇:真假“食用菌”——利用流转土地骗取拆迁补偿款
联系我们:侦邦网